在人工智能的激烈竞争中,每一个初创公司都面临着巨头的威胁。当OpenAI每次发布新产品时,无数小公司的梦想可能瞬间破灭。然而,有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却在这片红海中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Rho Walker,这位前Uber和Facebook的工程师,在辞职创业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就让他的AI数据分析工具Julius AI吸引了超过200万用户,每天处理的代码量超过400万行。他是如何在AI巨头的阴影下实现这样的突破的?
让我们深入了解他总结出的五条生存法则,这些经验不仅适用于AI创业,更是所有创业者都应该深入理解的核心原则。
第一条法则:极致专注,只做好一件事
初创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专注。Walker非常清楚这一点,他认为在ChatGPT这样的通用大模型什么都能做的时代,初创公司绝不能试图成为万金油。相反,你必须找到一个极其狭窄的垂直领域,用十倍的专注度提供比巨头好十倍的体验。
这个策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许多Julius的用户都有着相似的使用路径:他们最初尝试用ChatGPT分析复杂的Excel表格,却发现虽然ChatGPT能理解数据,但分析不够深入,图表不够专业,整体体验也很笨拙。带着失望,他们在Google上搜索"AI数据分析师",结果第一位就是Julius AI。
Julius没有试图去写诗、画画或制作视频,它只专注于一件事:成为最懂数据分析的AI。正是这种极致的专注,让它在看似拥挤的赛道里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高速公路。
这里有一个深层的商业逻辑值得理解:当市场上有一个强大的通用解决方案时,专业化的垂直解决方案往往更有机会。因为用户在特定领域的需求往往比通用工具能提供的更加精细和专业。
第二条法则:解决高频且重要的日常问题
一个成功的产品应该像止痛药,而不是维生素。你的产品必须解决用户日常工作中反复遇到的痛点。如果一个问题一年只出现一次,即便你的解决方案再完美,用户也不会留下来。
Walker从失败中学到了这个宝贵的教训。在创办Julius之前,他曾开发过一个叫Waterloo的工具,专门帮助程序员在黑客马拉松中快速搭建后端和数据库。在比赛现场,这个工具确实大受欢迎,因为它解决了48小时内快速开发的真实痛点。
但问题很快就暴露了:黑客马拉松一结束,这个工具就被所有人遗忘了。因为这个痛点是低频的,只存在于那个特定的周末。从这次失败中,Walker学到了一个重要的产品原则:一个伟大的产品必须融入用户的日常工作流。
数据分析正是这样一个高频场景。无论是市场营销人员、运营专员、销售代表还是学生,几乎每天都需要和数据打交道。Julius解决了这个每日痛点,用户自然会持续使用。
理解这个原则的关键在于:频率决定了用户的粘性。高频使用的产品更容易形成用户习惯,而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被打破。
第三条法则:一个"不"字就能扼杀大公司,一个"是"字就能成就你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创新逻辑是完全相反的,这也是初创公司最大的机会所在。
Walker在Uber工作时,曾想推动一个通勤套餐项目,让企业为员工的日常通勤买单,从而提高Uber的日活跃度。但他需要说服他的经理、经理的经理、产品总监、设计总监等一系列人员。在这个复杂的流程中,只要有一个人说"不",这个项目就无法推进。最终,这个想法确实被一个"不"字扼杀了。
在大公司,一个想法需要无数个"是"才能活下来,但一个"不"就足以杀死它。而初创公司则完全相反:当你拿着产品原型去寻找第一批客户时,你可能会听到50个"不",但你不需要所有人都同意,你只需要一个"是"。只要有一个客户愿意付费使用,你的公司就启动了。
这种反差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创业心理学原理:在初创公司,无数个"不"都杀不死你,但一个"是"就能让你活下去。这种认知应该成为所有创业者的动力源泉,帮助他们在面对拒绝时保持坚韧。
第四条法则:快速失败,因为失败是数据
不要害怕失败,要害怕在错误的方向上浪费时间。快速推出不完美的产品,是为了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真实的市场数据。
Julius在早期曾尝试过一个面向体育迷的功能,叫做"Hoops GPT",可以查询NBA的各种历史数据。他们花了不到两周时间就火速上线,结果发现普通体育迷对此兴趣不大,但一小撮体育博彩玩家却用得不亦乐乎,因为他们需要这些数据来做投注决策。
这个看似失败的尝试,却让他们收获了宝贵的认知:最需要数据分析的往往是那些需要靠数据做决策来赚钱的人群。这个认知比埋头开发一年完美产品重要得多。
这里体现了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失败不是终点,而是获取市场真实数据的最快路径。每一次快速的失败都是一次廉价的市场调研,帮助你更准确地理解用户需求和市场机会。
重要的是要区分"聪明的失败"和"愚蠢的失败"。聪明的失败是快速、低成本的试验,能够产生有价值的学习。愚蠢的失败是在没有验证假设的情况下,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
第五条法则:打造人们愿意分享的产品
最好的营销是让你的用户成为你的推销员。口碑传播是初创公司最宝贵的增长引擎。在设计产品时,你就要思考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情不自禁地把你的产品分享给别人。
Julius曾一度极其依赖OpenAI的插件商店来获取用户。当OpenAI宣布要关闭插件商店时,对他们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团队被迫紧急思考新的增长路径。
他们仔细观察用户行为,发现了一个关键现象:当用户通过Julius得到一个惊人的数据洞察或一张漂亮的图表后,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截图发给同事或老板,说"快看我用这个AI做的分析"。
于是Julius迅速强化了产品的分享功能,让用户可以一键生成分享链接。当其他人点开这个链接,不仅能看到分析结果,还会被引导注册使用Julius。这一举动成功地将用户变成了产品的病毒传播节点,为Julius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自然流量,也帮助他们度过了最大的生存危机。
这个策略的深层逻辑是:人们分享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他们通过产品获得的成就感和专业形象。当你的产品能让用户在同事面前显得更聪明、更高效时,他们就会自然地成为你的推广者。
拥抱那份让你保持敏锐的恐惧
在访谈的结尾,Walker回到了最初的话题:恐惧。他坦言,如果让他从零开始重做Julius,他不会改变任何事情,包括那些失败的尝试,因为每一次错误都是宝贵的经验。
正如他所说:"烧掉所有的桥,你才会真正开始思考,开始冒险。"那份让你有点害怕的感觉,正是让你保持敏锐、保持警醒的最好动力。
这五条法则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们不仅仅是技术或策略层面的指导,更是心理和认知层面的框架。它们帮助创业者理解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成功的可能性,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如何在巨头的阴影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创业本身就是一场与不确定性的博弈。这五条法则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帮助创业者在这场博弈中提高胜算。它们教会我们:专注比广度更重要,频率比强度更重要,快速验证比完美执行更重要,用户推荐比广告投放更重要。
在AI创业的漫长路上,愿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拥抱恐惧,专注前行,用这些来自一线的实战经验指导自己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