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亘古 Logo
首页
开源商业
自托管
RAG框架
定价
立即体验
AnswerFlarumMemos
关于
文档瞬间
登录 →
天机亘古 Logo
首页 开源商业 自托管 RAG框架 定价 立即体验
AnswerFlarumMemos
关于
文档瞬间
登录
  1. 首页
  2. 开源商业
  3. 外卖大战背后的流量争夺:电商巨头的新战场

外卖大战背后的流量争夺:电商巨头的新战场

  • 开源商业
  • 发布于 2025-07-13
  • 0 次阅读
大卫
大卫

当马云亲自督战淘宝进军外卖市场时,这场看似突然的"闪电战"实际上揭示了中国互联网格局的深层变化。让我们深入分析这场外卖大战背后的真正逻辑。

电商格局的微妙变化

要理解这场外卖大战的本质,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中国电商市场的演变轨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淘宝和京东构成了网购的主要选择,后来拼多多的崛起形成了电商三国杀的格局。然而,2024年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抖音电商首次在GMV(商品交易总额)上超越京东,跃居第三位。

这个变化的意义非同小可。原本稳固的"淘宝、京东、拼多多"三足鼎立格局,悄然转变为"淘宝、拼多多、抖音"的新三强,京东从核心玩家的位置上滑落。对于曾经的电商霸主淘宝来说,压力同样巨大:其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78%锐减至2023年的45%,而身后的追赶者一个背靠微信的庞大用户群体,另一个坐拥仅次于微信的用户规模。

流量焦虑催生的战略转向

这种格局变化背后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用户行为转变。根据2024年的数据,中国用户手机使用时间中,37%花在刷短视频上,23.6%用于聊天社交,而纯粹的购物行为在吸引力上明显处于劣势。这个现象让传统电商巨头面临前所未有的流量获取挑战。

淘宝和京东尝试过多种解决方案:在自家平台内嵌入短视频和短剧内容,向抖音和微信购买流量。但前者效果尴尬,后者几乎等同于"资敌"。在这种困境下,两大电商巨头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外卖市场。

外卖:新的流量入口

为什么外卖成为了电商巨头眼中的"香饽饽"?答案在于使用频次和用户粘性。商品购买可以几天不发生,但用餐需求天天存在。外卖应用的使用频率远超电商应用,这为快速获取大量用户和流量提供了可能。

美团的成功模式为这一策略提供了有力佐证。美团日活跃用户约1.5亿,这个体量已经超越了京东。更重要的是,美团的盈利逻辑并非单纯依靠外卖业务的低利润,而是通过外卖服务将用户引流到更高利润的酒店预订、机票预订等业务上。

这个模式启发了电商巨头:既然可以从外卖引流到订酒店机票,为什么不能引流到购物呢?反正都是消费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起有效的用户转化路径。

京东的先行试水

几个月前,对流量极度渴求的京东率先发起了外卖攻势。自建配送团队,投入百亿补贴,直接对标美团。虽然在外卖业务上巨额亏损,但效果立竿见影:月平均活跃用户两年来首次反超美团,每十个点外卖的用户中约有四个会顺便在京东购买其他商品。

正如刘强东总结的那样,做外卖亏的钱比去外部购买流量要划算得多。这个成功案例为阿里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阿里的闪电战

阿里的优势在于更充足的资源储备和更完整的业务生态。拥有饿了么的存在使其进入外卖市场更加丝滑,5000多亿的现金储备让500亿补贴显得相对克制。更重要的是,阿里选择在淘宝而非饿了么上发起这场外卖大战,清晰地表明了其真实意图:不是为了外卖本身,而是为了通过外卖为淘宝引流,巩固电商一哥地位。

这场战略意义重大到让许久未露面的马云亲自站台,足见阿里对此次行动的重视程度。

美团的反击与市场现状

面对突然袭击,美团的反应迅速而激烈。甚至来不及通知商家配合,就紧急发放优惠券应战。这种"红包雨对轰"的结果是消费者狂欢:消失多年的2元咖啡、2毛钱奶茶重回市场,外卖小哥忙到"送吐",店员忙到哭泣,相关股票却应声涨停。

但美团并非被动挨打。实际上,它早就开始"偷家":在外卖平台上扩展日用品、数码产品等品类,用外卖的速度优势侵蚀传统电商的领地。2023年美团在这块业务的销售额已突破1750亿,预计到2026年能达到4000亿体量。

长期战略考量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场外卖大战实际上是中国互联网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的必然结果。在流量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各大巨头必须通过跨界竞争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外卖市场的高频次、强粘性特征,使其成为了获取用户和流量的重要入口。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补贴大战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参考历史经验,阿里与腾讯的打车补贴大战持续了半年,饿了么与美团的外卖补贴大战持续了三年。按照阿里的计划,接下来100天内每周六都将是外卖版的"双十一"。

资本市场的担忧

然而,这场烧钱大战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担忧。在2025年还在进行外卖补贴战,让投资者质疑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对AI等新技术的投入意愿。这种担忧直接反映在了阿里、京东、美团等公司的股价波动上。

结语:殊途同归的竞争逻辑

曾经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刘强东、王兴等人把酒言欢,各自专注于不同的领域:电商的做电商,文娱的做文娱,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但最终,他们都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为了流量和用户的生存之战。

这场外卖大战的本质不在于外卖本身,而在于中国互联网格局重塑过程中,各大巨头对于流量入口的争夺。在这个过程中,边界正在消失,跨界竞争成为常态。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选择和更优惠的价格;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和更高的获客成本。

这场战争还远未结束,它将决定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格局。

标签: #开源商业 26
相关文章

开源项目的商业化困境 2025-05-30 12:26

从Redis到Linux的启示录 原作者视频 引言:当理想遭遇现实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花费数年心血开发了一个革命性的软件工具,免费分享给全世界使用,结果却眼睁睁地看着科技巨头们利用你的成果赚得盆满钵满,而你自己却只能靠微薄的捐款勉强维持项目运转。这不是虚构的故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错误的地方精打细算?——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心理 2025-07-13 21:22

情人节为爱人买花时,399元比299元贵100块钱,你毫不犹豫就付了账。但点外卖时,30多元能接受,40多元就觉得太贵。辛苦赚来的1万元工资舍不得花,但炒股赚的1万元却能在三天内挥霍殆尽。这些看似矛盾的消费行为背后,隐藏着人类大脑运作的深层规律。 商业设计中的心理陷阱 走进星巴克,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

外卖大战背后的流量争夺:电商巨头的新战场 2025-07-13 06:57

当马云亲自督战淘宝进军外卖市场时,这场看似突然的"闪电战"实际上揭示了中国互联网格局的深层变化。让我们深入分析这场外卖大战背后的真正逻辑。 电商格局的微妙变化 要理解这场外卖大战的本质,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中国电商市场的演变轨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淘宝和京东构成了网购的主要选择,后来拼多多的崛起形成了

从一张湿沙发到一亿美金的商业帝国:专访Outer创始人,揭秘其颠覆美国市场的秘诀 2025-07-11 17:22

一个看似尴尬的小意外,竟能催生出一个销售额在短短四年内突破一亿美金的商业传奇。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八九年出生的浙江普通男生,名叫佳哥(Jiake)。13岁随父母移居美国,父亲是电子工程师,母亲则有着与生俱来的商业头脑。一天,他坐在自家后院的沙发上,起身时发现裤子湿了——并非因为下雨,而是坐垫像海绵一

AI创业生存指南:前Uber工程师的五条黄金法则 2025-07-11 16:07

在人工智能的激烈竞争中,每一个初创公司都面临着巨头的威胁。当OpenAI每次发布新产品时,无数小公司的梦想可能瞬间破灭。然而,有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却在这片红海中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Rho Walker,这位前Uber和Facebook的工程师,在辞职创业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里,就让他的AI数据分析工具Ju

AGI的未来:诺贝尔奖得主戴米斯·哈萨比斯的深度洞察 2025-07-11 15:59

当我们谈论人工智能的未来时,很少有人比戴米斯·哈萨比斯更有发言权。这位谷歌DeepMind的创始人,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在一次深度访谈中分享了他对通用人工智能(AGI)未来的独特见解。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位AI领域顶尖科学家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理解AI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戴米斯

目录

开源商业之探索者 心智生产力开发者

立即体验

  • 商城
  • Answer
  • Flarum
  • Memos

主菜单

  • 首页
  • 开源商业
  • 自托管
  • RAG框架
  • 定价
  • 立即体验
  • 关于

Copyright © 2020-2025 厦门市思明区壳拿廊电子产品店

All Rights Reserved.Powered by 天机亘古

闽ICP备2024072539号.